浅谈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的要点
摘要: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城市给排水系统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城市规划中给排水系统占有很重要的位置,对城市居民基本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供水以及排水系统建设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文章就市政给排水系统设计中的相关要点进行研究和分析。
要点: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市政给排水系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仅关系着城市污水的处理与城市地面水的排出,确保水资源能够良性循环,同时还关系着人们的居住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城市进程也日益加快,为了市政给排水系统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推动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要把握好城市给排水系统的设计。
1.市政给水系统设计要点
当前我国很多城市的供水管网均落后于城市水厂的建设,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管材比较差、管径过小、管网老化以及布局凌乱等,导致管道漏损较为严重。因此,在市政给水系统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布置好管线,同时还要对给水管网进行优化防止出现上述的这些问题
1.1管线的设计
1.1.1通常所采用的定线所用图至少是该市最近实测的1:500地形图,或者通过深入现场实地勘察来明确和修正。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些管道间的影响比较小,其净距可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减少。比如在规范中就明确规定给水管和热力管之间的水平净距是1.5m,而随着目前管材质量的提高,我们可以结合其实际情况适当减少两根管道之间的净距,这种方式对管道的正常运行不会造成影响。
1.1.2设计人员应该加强对管道基础、标高、预留预埋以及管径等的说明以及标注,尽量给出标准图或者详细的图纸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在进行竖向设计时候,要确保在荷载作用下管线不会被压坏,按照相关的规范要求来布置各管线间的垂直间距,尤其在天气寒冷的地区或者冬季的时候,必须要确保其管道介质不会冻结,符合竖向规划的相关要求。此外,还该注意一点内容,即由于各管材对压力的承受力是不相同的,在设计最小覆土时,必须要按照所选用的管材具体情况来明确。
1.1.3当工程管线间发生矛盾的时候,必须要遵行以下原则:规划管线应该让现状管线、支管避让干管、压力管避让重力管、可弯曲管应该避让不可弯曲管、管径小的管线应该避让管径大的管线。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这些原则也不定是固定的,可视实际情况来明确,尽量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以及损失。
1.1.4在设计住宅区给水系统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根据物业管理的相关需求来进行设计;
第二,在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该地的施工水平等各种因素,在应用新产品的时候,必须要慎重,要深入了解产品的原理以及性,把握好其优点与缺点,确定在安装与使用过程中的相关注意事项等;
第三,注意其他相关专业对于给水管道设计的要求,比如建筑的构造和结构件构对标高以及管径等的限制。
1.2管网的优化
在已经明确的管线中,对管网流量进行合理地分配,实施优化算法,按照城市的地形特征,优化组合与分布供水区域,通过不同的压力范围来进行供水,从而有效降低整个系统运行费用。当前在我国城市给排水中最常用的优化算法主要有以下几种:遗传算法、动态规划法以及非线形规划法等。
设计城市给水系统时,必须要优化其水资源配置,首先应该做好需水量的预测工作,在进行该工作时,应考虑以下几点因素:渔业用水城市与村镇生活用水、畜牧业用水、市政用水、农业灌溉用水以及工业用水等,同时还要考虑流域江河自身的生态流量要求。其次应该了解和掌握区域供水未来的发展,使其设计适应区域供水未来发展的需求,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城乡供水水质的有效改善,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第二,水源的置换,有效控制地下水的过量开发,合理利用水资源;
第三,为防止出现重复建设,节约有限资源与宝贵资源,推动供水行业的集约化发展,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和管理水平。
2.市政排水系统设计要点
2.1防洪排涝防洪
排涝作为城市的生命线,其防洪排涝设计主要针对的是外洪与内洪,其中外洪主要是以防为主,比如水库和防洪堤等,而内洪则主要是以排蓄为主。其防洪排涝设计要点主要如下:
第一,排洪和排水标准之间的衔接。在排洪规划重现期,应该按照城市实际发展情况以及其排洪流域面积大小来综合考虑,排洪汇水面积越大,其重现期的标准也就越高,其中大中城市的排洪标准不可小于20年。
第二,排洪措施。通常所采用的方案主要两种,即地面全抬高方案与雨水泵。
加滞洪区方案,对于靠近山区的城市,由于其内洪来的快且退的也快,设置水泵站,所获得效益比较少,应该采用地面全抬高方案,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可在局部设置相应的抽排设施。
2.2污水的处理
城市污水的处理,应该采取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方式,在以往我国污水处理行业中,所采用的污水处理方式主要为集中出处理方式。但是随着时间逐渐推移,这种方式逐渐暴露出了很多的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光网投资加大;
第二,运营高能耗;
第三,不能达到水就近利用的目的。因此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许多污水厂开始采用BOT形式来营建,这种方式为适度分散处理污水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从上述这些内容来看,区域污水处理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
2.3管道的连接与流速
为了更好地衔接支管与排水干管,在设计时,应该在排水管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后接出连接管,其连接管应该在建筑红外线外且伸入人行道,从而防止以后支管接入时对路面的损坏,以此达到节省投资以及减少施工量的目的。在明确连接管之间的间距时,应该以便于区域内建筑物的就近排水作为其设计原则,按照其具体需求来明确,防止浪费。
此外,为了避免其和其他地下管线发生矛盾,排水管线可以采取局部增大断面或者跌水井调节的方式,以此保证过水断面不会减少,在特殊情况或者不影响排水的条件下,可以采用倒吸虹管。在室外排水设计规范中明确规定了污水管道的最小流速为0.6m/s,而在街道下,其污水管道最小管径应该为300m,设计的最小坡度为0.003,若其管道坡度满足不了上述的要求时,可适当地减少,但是要注意必须要采取相应的清淤措施或者防淤措施。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城市基础建设设施也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市政给排水系统也随之健全,城市给排水设施的可靠与安全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一个有力保障。在设计市政给排水系统时,应该以城市可持续发展为基准,统一调配与利用水资源,合理处理与综合利用污水,按照城市发展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设计措施,因地制宜来进行给排水系统的设计,从而确保城市水资源与水环境能够始终处于一种良好的循环状态。